来源:南京市城市管理局路灯管理处
南京市城市管理局路灯管理处以推进城市管理的“智能化、现代化、标准化、多元化”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战略的指导下,围绕建设“创新名城、美丽古都”,通过融合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以“智慧路灯”为抓手,基本形成了“提供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初步形成了服务南京全面推进“5G网络部署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新型公共基础设施”在城市维度上的构架。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本质是信息化与城市化的高度融合,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目前,服务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通讯技术端、云技术端以及产品设备应用端均已进入较为成熟的状态,国内智慧城市试点推广中面临的主要难点在于,联通技术与应用两头的新型公共基础设施承载力不足。
这样的新型公共基础设施,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一是作为安装介质,可以提供稳定的加载结构;
二是作为能源网络,可以提供可靠的供电保障;
三是作为传输通道,可以提供通畅的通讯路由;
四是作为数据入口,可以提供便利的采集汇聚方式。
还需要能够为新型智慧城市在室外公共空间中的数据采集、边缘计算、5G基站建设等各类应用的加载提供基础设施服务。
基于城市道路路灯杆件的综合属性与上述新型公共基础设施的诉求天然吻合,通过对传统路灯杆件赋能为智慧灯杆,在新建路灯设施时采用合并杆件,同步建设地下管网,以及对既有路灯杆件进行智慧化改造,是当前各个城市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首选方案。
智慧灯杆随着城市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是最佳的选择,但是受限于城市建设改造计划,无法实现短时间内的全城覆盖应用;而现有路灯杆件及管网敷设,因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系统支撑,难以完全满足应用加载需求,无法完全提供稳定的供电保障和可靠的通讯路由。
夫子庙大石坝街的智慧路灯。南京城管供图
南京市城管局路灯管理处经过多年的积累,形成了成熟的路灯全寿命信息管理基础,利用自主产权的单灯控制、DTA管理系统、E魔方等高新技术,实现了路灯的24小时供电和地上、地下通讯路由贯通,从而实现了从存量设施向智慧化基础设施的改造进阶。
以青奥示范区为例,以低投入、高响应、短时间、少协调的“封闭”运作,在1.7平方公里内的路灯上加载了基站、视频等多种智慧城市的应用,验证了存量改造的可行。
截止目前,提供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已经基本形成:
今年,南京基于路灯设施架设5G基站150座,江东路沿线、夫子庙景区等依靠智慧杆部署的5G网络,已经可以为广大市民提供良好的网络体验。这样的试验范围和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为2020年5G基站布点全面铺开形成了有效的验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新建的方式,在夫子庙大石坝街和大成殿广场设施23根智慧灯杆,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涵盖了基站、视频、显示屏、互动屏、广播、一键求助、便民充电等功能,已经较为稳定的实现了为智慧夫子庙提供数据应用,给市民游客提供便捷服务功能。
夫子庙大石坝街的智慧路灯。南京城管供图
通过单灯控制改造的方式,青奥邺城路周边1.7平方公里已完成智慧灯杆改造和管网疏通,实现了加载视频监控、5G基站、智慧井盖、水位检测、智慧垃圾桶、WIFI、信息发布屏、降尘系统、工地空气和扬尘检测系统等十多项功能,形成了基于路灯的智慧城市应用场景,验证了路灯杆件改造成为智慧灯杆,可以实现低投入、高响应、短时间、少协调的“封闭”运作。
截止目前,立足城市维度,服务南京全面推进5G布局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新型公共基础设施”构架已经初步成型:
当前,南京市城市管理局路灯管理处已经通过自有专利技术完成了25000余盏路灯的单灯改造,预计三年左右时间,可以基本实现主城区域的单灯全覆盖。
与此同时,随着南京城市建设和城建改造,南京市城市管理局路灯管理处已经同步进行了智慧灯杆布点及管网预留,涵盖约116条新道路,200公里地理长度,杆件总数7679杆。
其中综合杆件数量约2257基,按照每年约150公里地理长度的推进速度,预计三年左右时间,可以基本实现南京主要道路的全覆盖。
围绕《智慧江苏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提出的“超前布局信息基础设施、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和《“十三五”智慧南京发展规划》提出的“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加快把南京建设成为国家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城市”的要求。
我们期待,南京市城市管理局路灯管理处形成的解决方案和“新型公共基础设施”城市维度上的构架,可以助力南京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用更加轻盈的方式,迅速形成智慧化产业规模,获得更多先发优势,实现更多的应用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