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1月02日 星期四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科普天地
新闻资讯
科普天地
OLED跟LED有什么区别
点击次数:1199767   更新时间:2019-02-25   【打印此页】   【关闭

各位一定频繁的看到"LED"这个名词,它和OLED仅仅虽然只有一个字母之差,但实际上两者描述的是完全不同的事物。我们都知道液晶面板是通过背光源发光,通过液晶分子的折射而产生各种不同的颜色的,液晶分子自身不能发光,而LED则仅仅指的只是背光源。而OLED则自身能够发光,因此不需要背光源。LED用的是金属材料,而OLED用的是有机物材料;OLED更先进些,它不用灯光照射就能自主发光,对比度更好些,平时用的,LED是要有背光灯照射才能看到东西的。

  一、LED发光原理与发光材料:

  半导体材料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特性,就是所谓的载子;载子分为两类:一类为电子,带负电;另一类为电洞,带正电。LCD的发光原理是利用两种载子在某些条件下可以结合,释放出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释出而发光。它会依材料的不同,电子和电洞所占有的能阶不同,也就是说电子和电洞的相对能接高度差即是决定两载子所结合发出能量的高低,便可以产生具有不同能量的光子,藉此可以控制LED所发出光的波长,也就是光谱或颜色。

  LED所使用的材料是以3A-5A元素化合物半导体为主(如GaP,GaAs,GaN,AlInGaP等等)。而至于它为什么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就得是LED他本身的材料而定,例如:红光就用AlInGa(鉮化铝镓)、绿光就用GaP(磷化镓)、蓝光就用ZnS(硫化锌)或GaInN(氮化镓铟)…等等。

  LED依其发光波长来区分,可大致分为可见光二极管与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其发光原理是利用半导体中电子与电洞结合时,将释放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释出而发光,而发光二极管所使用的材料以3A、5A族元素的化合物半导体为主,如:GaAs,GaP,AlGaP,AlInGaP等等,其发光波长和亮度会因所使用的材料而有所差异。

  二、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

  目前发光二极管所利用的材料均为无机半导体材料,较难应用于大面积并需要有高分辨率的组件(EX:屏幕),要解决这些问题有赖于新型有机半导体材料(即含碳氢化合物之材料),将它涂布在导电的玻璃片上,通以电流,就可以放出各种不同波长的光。

  1、OLED发光原理

  有机发光原理和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原理相似,同样利用材料特性,将电子电洞在发光层上结合,电子由激发态降回基态,将多余能量以波的形式释出,而达到发光的功能。因此才有OLED和PLED的称呼。(OLED是小分子的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PLED是聚合物的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

  2、OLED结构

  有机发光二极管基本的结构图如下图所示,同样是利用材料的特性,将电子电洞在发光层上结合,而将电子由激发态的形式降回基态,而将多余的能量以波的形式释出,因而达到有不同波长的发光组件的产生。OLED是利用在二个电极间分别注入电子及电洞,并利用有机分子的激发,而达到发光的功能。其中阳极为ITO导电玻璃膜,以蒸镀方式,附着于玻璃或透明塑料基板上,阴极则含有Mg、Al、Li等金属。在二个电极间则是多个有机薄膜形成的发光区域,包含电洞注入区、电洞传递区、有机发光层及电子传递层,在实际量产时,考虑不同需求,有时还会包含其它不同薄膜。

  3、OLED彩色化方式

  目前有机发光二极管以绿光的技术最成熟,蓝光及红光仍待商品化。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之色彩分为单色、多彩及全彩,多彩系由数个单色的显示区域组成,每一区域仍是单色;全彩是由红、绿、蓝三色光的重复画素组成,画素尺寸愈精细,分辨率愈高。在显示器的应用上,全彩是市场成功必要条件。

  4、OLED技术有何优点?

  OLED是有机发光二极管,又称为有机电激光显示因为具备轻薄、省电等特性,因此从2003年开始,这种显示设备在MP3播放器上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对于同属数码类产品的DC与手机,此前只是在一些展会上展示过采用OLED屏幕的工程样品,还并未走入实际应用的阶段。但OLED屏幕却具备了许多LCD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它也一直被业内人士所看好。

  5、OLED应用

  OLED现阶段主要应用于车用型显示器、行动电话、游戏机、掌上型可携式小型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器(PDA)、汽车音响及数字相机…等。未来将朝高荧光效率材料的开发、5吋全彩显示器的制作、有机组件新应用领域的开发、高分辨率的全彩化小尺寸显示器发展,如智能型行动电话等。

  于目前的液晶显示技术,OLED拥有超薄、抗震性能好、可视角度大、响应时间短、低温性好、发光效率高等多种优点。需要说明的是,虽然OLED已经逐渐被人们所熟知,但现在我们并没有大面积的看到OLED产品上市。


Copyright © 2017 江苏省照明学会 版权所有 网络实名:江苏省照明学会 苏ICP备13056405号-2 技术支持:南京雨泽网络 查看旧版